工業仿真軟件中的軟件技術是如何發展的?
工業仿真軟件中的軟件技術是如何發展的?
工業仿真軟件,這里主要指計算機輔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軟件,包括通常意義上的CAD,CAE,CFD,EDA,TCAD等。對CAE行業稍微了解的人就知道,目前中國CAE軟件市場完全被外資產品占據,大到Ansys,??怂箍担?017年收購MSC,以前筆者分析過收購原因),Altair,西門子,達索,Cadence,小到Comsol,Autodesk,ESI,Synosys,Midas,Livemore等(這里的大小以市場份額來算)。關于國內為什么沒有CAE軟件的原因很多人做過分析,有些分析相當中肯,但是很多沒有點到痛處,同時也缺乏指導性。
工業仿真軟件,在中國長期以來被人誤讀很深,因為產品設計缺乏自主創新,市場上也缺乏相應國內產品,工業仿真軟件要么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要么被夸張為高精尖的核心技術產品。
開發軟件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技術,涉及到的技術有計算機圖形學,幾何造型,網格技術,用戶交互,核心求解器,高性能計算,優化算法以及其他底層IT技術等等。
不像快速變化的APP,互聯網軟件,當前大部分工業仿真軟件技術的核心算法和底層技術在上個世紀已經成熟,比如有限元方法四五十年前都提出;FDTD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流體中的FVM也差不多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多年來在湍流和大渦模型改進;電磁領域仍然是圍繞求解Maxwell方程展開;大多數三維實體建模軟件的內核ACIS/Parasolid核心概念和實現也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雖然版本一直在更新,但在理論算法上很難有大的突破。
而對應的網格技術,線性方程組算法,并行計算,用戶交互,性能問題,HPC基本也都是循序漸進的提升,少有顛覆式的創新。這里要提一下開源工具,筆者用過很多開源仿真工具,其本質上是某些理論的實現,并無太多創新,很多真的就是工作量的事情,工業仿真軟件的重點并不是解決某一類技術問題,工業仿真軟件考慮的是穩定性,準確性,可靠性,可維護性,性價比,用戶體驗等。大多數開源工具在這些方面達不到要求。
以上便是宇航股份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閱讀!
- 上一條仿真軟件的特殊功能有哪些?
- 下一條設計流程的仿真化改造是怎樣的?